電影攝影知識分享
電影拍攝的基本方法與技巧一.從電影攝影的景別來分,可分成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這是根據(jù)攝影機與被攝對象的距離或是攝成的畫面的范圍大小來區(qū)分的. 1.遠景是指拍攝遠距離景物和人物的一種廣闊的畫面. 2.全景是攝取較完整的人和場景的全部. 3.中景一般指攝取人的大半身,顯得空間較大而又能展示人物間的相互關系,在電影中運用較多. 4.近景相對來說視距比中景更近一些了.一般指攝取人物的上半身或景物的局部范圍,比較強調(diào)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勢和上半身形體動作,對塑造人物起到重要作用. 5.特寫是指拍攝人的頭部、面部、人體的局部、物景的某一部的鏡頭.這是電影中強調(diào)某一局部和細節(jié)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攝影手段. 二.在電影攝影中,常用變動攝影機的位置或機身的位置或改變鏡頭焦距等方法來取得藝術效果.這就創(chuàng)造了推、拉、搖、移等種種攝影技巧。 1.推鏡頭指攝影機向被攝物體推近或是用變焦距鏡頭逐漸拉長焦距,使觀眾有一個移近被攝物的感覺。 2.拉鏡頭則和推鏡頭正相反,造成畫面上的被攝物逐漸遠離觀眾視點的感覺。并逐漸擴展視野范圍。 3.搖鏡頭是指攝影機在原位置不變,通過機身的上、下、左、右、旋轉(zhuǎn)等運動,使畫面呈現(xiàn)動態(tài)構圖,產(chǎn)生巡視、環(huán)視周圍環(huán)境事物、揭示動態(tài)中的人物內(nèi)心世界、烘托情緒的藝術效果。 4.移動鏡頭又稱“移動攝影”,將攝影機放在可移動的車輛或升降機上,對被攝物體作各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幾種特殊的攝影方法 1.變速攝影:在拍攝時使膠片的速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每秒24格的速率。產(chǎn)生“慢動作”和“快動作”的畫面效果,在現(xiàn)在的電影中是一種常用的攝影方法。 2.逐格攝影:也稱為分格攝影。使用“逐格電動機”驅(qū)動攝影機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逐格拍攝。如要表現(xiàn)花開、細胞分裂、日出等。 3.顯微攝影:將光學顯微鏡放大的影像用電影攝影機拍攝到膠片上。廣泛用于微觀世界的分析和研究。 4.航空攝影:用航空飛行器對景物進行電影、電視等的攝影方法。 5.水下攝影:將攝影機和人潛入水下進行拍攝的一種攝影法。 6.紅外線攝影:用紅外線為光源和用紅外線膠片的攝影方法。
電影洗印的基本原理和工藝過程
從電影廠送出的已攝制完成的膠片底片,送到洗印廠后,經(jīng)過工藝查驗后進行沖洗加工成為畫面原底。畫面原底經(jīng)顯影加工后再須進行技術鑒定,對攝影的曝光、聚焦、畫面完整性、勻凈度、顯影程度、損傷等,凡不合格的一律進行刪舍,再印出樣片進行放映鑒定,合格后才可使用。光學聲底也要檢測聲跡影像的光學密度、清晰度和聲跡的標準位置。符合影調(diào)、色彩、密度、聲畫質(zhì)量等的指標要求后才能算是標準拷貝。 在印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作是校正影片色彩。在印片機上通過調(diào)節(jié)印片光源的光度和光譜成分來達到加色光和減色光的效果。彩色片配光調(diào)色的原則是:印出的正片偏什么顏色,在印片時光源就要增加相同的色光來校正。這種過程都通過電子彩色分析儀(彩色配光機)來進行。從而能取得理想的色彩和影調(diào)。
電影攝影的基本材料和設備
一、膠片 電影膠片分負片(或底片)和正片。質(zhì)地柔軟而具有彈性,并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底片上面涂著一層能起感光作用的乳劑,又稱感光層或藥膜。經(jīng)過洗印后可供放映電影用的即是正片,配上聲跡后就稱為影片,通常叫做電影拷貝(英文copy的譯音)。每一種膠片都有自己的感光性能。從電影膠片的用途來分,可分為底片、正片、反轉(zhuǎn)片和磁片四類。裝在攝影機里供拍攝用的膠片稱為底片。正片則是從上述底片拷貝而成的。一般我們即指放映用的拷貝片。反轉(zhuǎn)片指的是攝影機中的膠片在拍攝后經(jīng)過沖洗處理直接變?yōu)檎哪z片。有的電影片的還音方法用的是磁還音,它的聲音記錄在影片片基上的磁帶上的。因此,在影片片基上涂有磁粉。我們稱之謂磁片,也就是磁性膠片。電影膠片的規(guī)格從小到大有8毫米、16毫米、35毫米和70毫米等。這是指影片的寬度而言。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一般是35毫米的膠片。二、電影攝影機 電影攝影機是電影攝影的主要設備。一般結構分:片盒、傳動系統(tǒng)、片門與爪頭、快門、觀景窗、鏡頭與鏡座等部分。三、照明設備和基本照明方法 電影攝影離不開燈光,通過各種光線的處理,使電影底片獲得準確的曝光量和完成對被攝物體的藝術造型任務。電影照明應根據(jù)影片的不同內(nèi)容、題材、樣式和風格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在攝影棚內(nèi)照光用的燈光總稱人工光源。常用的有:白熾燈、鹵鎢燈、金屬鹵化物燈、碳弧燈、鏑燈和氙燈等。照明光源按燈光的性能又分聚光燈和散光燈,按色溫來分又分高色溫燈和低色溫燈。照明的基本光線一般來說分主光、副光、修飾光(逆光)的三方位燈光架設法。環(huán)境處理好后,還要對人物光進行處理。人物光的設計則更強調(diào)對人物的造型作用、性格刻劃并要注意和環(huán)境光保持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兩者必須是整體的有機結合。高水平的照明設計會使影片身價倍增,熠熠生輝。
景別
景別是指由于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xiàn)出的范圍大小的區(qū)別。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人體肩部以上)、近景(人體胸部以上)、中景(人體膝部以上)、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環(huán)境)。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diào)度和鏡頭調(diào)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xiàn)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鏡頭
電影是通過攝影機的鏡頭來拍攝的。攝影機連續(xù)拍下的一段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切斷的畫面,也就是在一次開機和一次關機之間的畫面,通常稱之為一個鏡頭。在電影中,鏡頭是最小的構成單位。一部影片就是由許多長短不等的鏡頭組接而成的。根據(jù)攝影機與被攝體的不同關系,電影鏡頭的構成因素主要有五種,即距離遠近、攝影方位、取景構圖、用光造型和運動攝影。